偏头痛是头痛的一种,常常反复发作,表现为头的一侧疼痛或两侧都痛,以搏动性头痛或“跳痛”多见。
● 偏头痛的症状
无先兆偏头痛:多没有明确的先兆症状,常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太阳穴附近及眼眶周围的搏动性疼痛。这种偏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头痛症状可能持续数天,但是程度相对比有先兆的头痛轻,可伴随恶心、呕吐、出汗及怕光等。
先兆偏头痛:患病率较无先兆偏头痛低很多。在头痛发作之前有明显的先兆症状,比如眼前出现暗点、闪光,或者出现眼前发黑、单眼看不见东西、单眼或双眼的一边看不见东西等。此外,困倦、烦躁、半边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均可能是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其中,以眼睛看东西异常为首发症状最为常见。先兆症状消失后或尚未消失时即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症状与无先兆偏头痛相似,也常为太阳穴附近、眼眶周围甚至眼眶后的搏动性头痛,有时也可全头痛、前额疼痛甚至后脑勺疼痛等。
● 偏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约60%的偏头痛病人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家族性偏头痛患者尚未发现一致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反映了不同外显率及多基因遗传特征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是明确的有高度异常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定位在19p13(与脑部表达的电压门P/Q钙通道基因错译突变有关)、1q21和1q31等三个疾病基因位点。
2、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此外,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3、饮食与精神因素
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防腐剂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及葡萄酒等。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 另外一些环境和精神因素如紧张、过劳、情绪激动、睡眠过度或过少、月经、强光 也可诱发。
● 偏头痛的检查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家族史等,并利用影像学检查,如 CT、核磁等除外其它疾病后作出诊断。
● 偏头痛的日常缓解方法
1、冰袋冷敷: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等冷却的头部血管收缩后,症状自然会减轻。
2、静卧休息:在光线较暗、四周安静的房间休息,一般只要睡上半个小时,偏头痛就会有所减缓。
3、按摩头部:太阳穴是偏头痛按摩的重要穴道,可用食指按压,也可用拳头在太阳穴到发际处轻轻来回转动按摩。
4、饮用绿茶:绿茶中的物质对缓解偏头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适量地饮用绿茶来克服严重的偏头疼。
5、静心冥想:瑜珈和冥想是治疗偏头疼的新方法。头疼发作时听舒缓的音乐闭目冥想,可以使你忘却病痛。
6、头缠毛巾:使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如此可达到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的。
● 常见问题
偏头痛只是一边痛吗?
偏头痛多表现为单侧疼痛,这也是偏头痛名称的由来。但也可表现为双侧疼痛,甚至也有双侧交替出现疼痛的情况。
偏头痛和大脑里长肿瘤了有什么不一样?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在大脑结构方面一般无异常表现,更倾向于是一种功能异常的疾病;而脑部肿瘤则是脑组织发生病变,长了不好的东西,当其体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异常,这种异常属于结构异常,可能会出现脑功能的异常,也可能早期并无明显的不适。 所以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症状,请及时就诊,到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
偏头痛患者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仔细留心既往发作史,患者常常可根据个人经验判断出自己头痛发作是否和某类食物有关,并避免进食此类食物,可减少发作。